CGP:请注意,这些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QTc间期延长!
点击上方“中国全科医学”关注我们,更多精彩内容为您呈现!
本文内容来源:易科兵,李振宇,吴敬国,等.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检出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58-62,66.[www.chinagp.net]
本文编辑:高晓欢
jbo竟博官网排版:高晓欢
校对:高晓欢
王先生是一位1型糖尿病患者,近期在体检的时候被告知QTc间期延长。他便有些慌了,赶紧去询问医生,这是怎么回事?医生告诉他QTc间期是一项反映心室复极电活动的指标,QTc间期延长是心电不稳定的表现之一,可增加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猝死风险。医生让他注意生活方式饮食,并根据他的具体病情调整了治疗方案。
那么糖尿病患者发生QTc间期延长会有哪些危害呢?
多数研究均显示糖尿病患者QTc间期较非糖尿病患者长,其发生QTc间期延长的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1.6~6.0倍;更进一步的研究证据显示QTc间期延长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且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糖尿病肾病(DN)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
目前我国关于1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情况的研究报道少见,而我国是糖尿病大国,糖尿病现况形势严峻,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其急性并发症频发、血糖控制差、生存年限短等问题突出。
那么哪些1型糖尿病患者的QTc间期容易发生延长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内科医生易科兵等人选取2007—2016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型糖尿病患者166例。根据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QTc间期延长组(n=63,QTc间期>0.44 s)和QTc间期正常组(n=103,QTc间期≤0.44 s)。QTc间期采用Bazett公式计算。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测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QTc间期延长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的检出率为38.0%(63/166)。QTc间期延长组女性患者比例、年龄、病程、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率高于QTc间期正常组,体质指数(BMI)低于QTc间期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吸烟率、饮酒率、腰臀比、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Tc间期延长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高于QTc间期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DPN、BMI、HbA1c是1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的影响因素(P<0.05)。
根据研究结果,易科兵等人总结内容如下:
(1)1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发生率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住院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的检出率达38.0%,高于2015年彭韦霞等研究报道的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的检出率22.8%(56/246);国外若干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的检出率为16%~45%。这提示QTc间期延长在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中可能较为常见,值得临床医生重视与进一步探究。
(2)1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龄、并发DPN、低BMI、高HbA1c是住院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的危险因素。其中女性、高龄是影响QTc间期的生理性因素;并发DPN、高HbA1c是QTc间期延长的病理性因素,且二者与长期高血糖相关,这提示,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良好的血糖水平控制尤为必要。本研究结果显示,BMI是1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的影响因素之一,其中BMI<18.5 kg/m2者更易发生QTc间期延长。这与MICHISHITA等报道的体质量过低可增加QTc间期延长风险结论一致;另外,GIUNTI等的研究显示,适中体质量(BMI为21.5~23.2 kg/m2)是1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的保护因素也支持这一观点。低体质量是我国1型糖尿病患者的一大特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广东省1型糖尿病患者中消瘦者占19.6%(120/611),这表明消瘦在我国1型糖尿病患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SUEFKE等的研究显示,并发QTc间期延长的女性重症感染者(一般存在体质量较低的情况)死亡风险增高。因此,对于低体质量的1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3) 重视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的监测
临床上糖尿病并发心律失常、感染的病例十分常见,而许多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抗生素的应用会引起QTc间期延长。有研究表明,药物治疗后QTc间期进一步延长超过60 ms是发生尖端扭转性型室速(Tdp)的危险因素。TISDALE等随访观察了251例QTc间期延长患者1年的用药情况,发现超过1/3的患者应用过可导致QTc间期延长的药物,表明这一不合理用药现象相当常见,因此QTc间期延长对于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的监测也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检出率较高,性别、年龄、DPN、BMI、HbA1c是1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的影响因素。及早识别QTc间期延长,早期进行干预,将有助于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另外,利用常规心电图获取QTc间期相当快速、简便、经济,对于初级医疗卫生机构监控管理糖尿病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等或为不错的选择。